阿里巴巴终于要上市了。在阿里巴巴的宣传部门看来,这不仅是阿里人的一件大事,更是全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一件大事。这家1999年创办的电子商务企业一直希望从资本市场获得最高的市值,如今它奔着这一目标,去美国资本市场摘去皇冠上的明珠去了。
阿里上市果真有那么重要吗?就在几乎所有的新闻版面为阿里即将赴美上市的消息所覆盖时,不止一位新闻人提出过这样的疑问?这家公司市值一会儿说是将达到1000亿美元,一会儿又说成2500亿美元的科技企业上市,这对于国人和世界究竟有多大影响?
先来看一组财务数据。根据阿里巴巴提交的最新招股说明,2010年到2013年四个财年的过去四年里,阿里的总营收分别为10亿、19亿、32亿、56亿美元左右,净利润分别为-1.3亿(亏损)、1.8亿、6.8亿元和13.6亿元美元,过去四年里营业额和利润的增长每年都在100%左右;2013年谷歌的全年总营收为598亿美元,净利润为112亿美元;苹果公司2013年的总营收为1709亿美元,净利润为370亿美元;电子商务公司亚马逊过去一年的总营收为744亿美元,净利润为2.7亿美元。国内最优秀的高科技企业华为2013年的总收入为395亿美元,净利润近35亿美元。
不妨以京东作一比照。京东2013年总营收112亿美元,净利润为亏损近800万美元。京东营业额正好是阿里巴巴的2倍,利润水平却有霄壤之别,是马云太聪明了吗?还是说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无法拷贝?
通过这几对数字的比较,人们至少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结论:
1,与被神化的阿里巴巴和马云个人的财富神化相比,阿里巴巴的业绩难符盛名,尤其是和Google、苹果、Amazon这样的国际巨头相比,阿里的业绩还有巨大差距,营业额和技术能力储备也远远落后于华为这样的国内标杆企业;
2,阿里正在告别高增长的神话,为了获得最高的估值,过去两年来阿里发起了一系列的收购,可以说是用尽吃奶的力气,但阿里的业绩增长将很快像腾讯一样进入平台期,根据雅虎2013年财报披露,阿里巴巴集团2013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71%、61%和51%(三个季度的营收分别为13.8亿美元、17.37亿美元和17.76亿美元),毛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92%、74%和58%(三个季度的毛利润分别为10.2亿美元、12.88亿美元和12.6亿美元),上市之后,阿里的业绩增长必然趋缓,而此前诸多复杂的跨行业收购。也不排除成为曾经发生在新浪身上的、类似随时引爆阿里财务黑洞的定时炸弹。
3、阿里的模式并非无法复制。随着京东和阿里的上市竞赛,一旦京东尽早上市,早晚会进入平台市场,一步一步蚕食阿里的核心市场,在这一点上,阿里除了先行优势,并没有有效的阻击对手进攻策略,与之相反,京东仿照亚马逊构建的大物流计划,将成为其未来最具竞争力的基础力量(Infrastructure)。
阿里上市后,除了必须面对它的重塑其商业竞争力和巩固技术能力难题之外,它必须重建其企业文化。长久以来,阿里巴巴集团一直被其庞大的宣传部门驱动,里面活跃着一驾不折不扣的“宣传队”,媒体或者外人对阿里稍加批评,就会引发从撤广告到对私人实行种种人身攻击等恶劣行为。这一庞大的宣传机器除了服务于马云个人的道德声望之外,还包括为阿里塑造种种脱离实际的高大上形象。2007年-2012年,阿里巴巴B2B业务在香港资本市场以惨败业绩最终退市,引发一批中小股民的强烈不满,可谓殷鉴不远。在互联网这样一个讲究透明文化的行业里,阿里企业文化中过于浓烈的“江湖文化”和马云身上的“毛东泽气质”绝非偶然,他影射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浮躁气息和不良文化。在金钱和财富神化的指挥棒下,企业家精神、诚信和契约精神等等,都成为迂腐可笑的代名词。
阿里即将上市,这篇文章也许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笔者没有“断别人财路”的意愿,只是良药苦口,希望阿里人能听进去,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此这般,才能让我们像阿里这样一批顶着高科技光环的企业,真正抛弃农业社会中固有的小农思维,走向透明、公正和国际化的商业文明。
作者:阳光(阳光,原名马向阳;学者,长期致力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记录、观察与研究,研究领域包括网络社会和数字城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