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至12日,河南省“2021数字乡村论坛”在郑州市举行,阿里巴巴在内的上百家企业应邀参会。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伴随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成立、《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各省纷纷将数字化作为乡村振兴的手段,加快数字乡村建设进程。
河南省希望通过这次论坛联动产学研,凝聚头部企业等社会力量,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为我国数字乡村建设提供“解决方案”和“实践样板”。
这次论坛上,阿里巴巴加入河南省数字乡村推进联盟。阿里巴巴(中国)软件有限公司还与河南省内乡县、南乐县、临颍县、安阳市北关区等四个区县签署数字乡村合作协议。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杨玉璞总农艺师指出:“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数字乡村建设任重而道远。希望与阿里巴巴合作打造一批标杆案例,探索数字乡村建设的‘河南模式’。”
阿里副总裁李少华表示:“阿里巴巴将再接再厉,‘以数字技术为底座、以产业振兴为抓手,以人才振兴为闭环’,不断升级产品和服务,全力参与到河南乃至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来。”
乡村振兴的数字化解法
2月21日,新华社授权发布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这为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的“三农工作”奠定了主基调和指明了主方向。
2月25日,国务院直属、农村农村部代管的国家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乡村振兴有了行政建制。
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于2021年6月1日正式实施。
这是继《农业法》、《种子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之外,我们国家在农业农村领域颁布的又一项重要法律。
由此,乡村振兴战略在政策、组织、法律三个层面形成了渐进式推进和大范围推行的节奏。
可以预见,乡村振兴作为十四五期间“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下,将把各种元素注入农业农村,而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将在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提出:“推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各级政府也不约而同地把乡村振兴的发力点聚焦于数字化。今年以来,河南、福建等省份相继举办数字乡村论坛。河北、山东、安徽等省份相继发布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浙江大学教授徐旭初认为,“当前我国正处在信息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交汇期。在数字时代背景下,通过数字乡村建设发展解放和发展数字化生产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建设,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徐旭初认为,“数字化生产力是在农业农村领域通过全方位采用数字信息技术重构生产力诸要素,为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即插即用的数字基础设施‘新基座’,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基于数字化生产力的‘新引擎’,同时也催生了一批投身数字乡村建设发展的‘新主体’”。
阿里数字乡村方法论
正如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所言,“乡村的问题千奇百怪,复杂程度远远大于绝对贫困人口问题。所以乡村振兴的过程,一定要多方力量介入。衡量乡村振兴效果,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效率。”
乡村振兴的“牛鼻子”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的核心,在于农业生产水平的持续进步。
利用数字技术变革生产力、优化生产关系——这正是阿里巴巴为乡村振兴找到的解法。
为了更加高效地配合国家三农工作,继2019年成立数字农业事业部之后,去年6月阿里组建了数字乡村与区域经济发展事业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配合120余个区县展开数字乡村建设,其中河北南和、江苏丰县、浙江德清等入选国家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
阿里副总裁李少华表示,阿里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优势在于“技术+产品+服务”三大核心能力。
1、集合了阿里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能力。
2、融合了产业规划、产地仓、三农信息服务平台、科学决策等创新产品。
3、集结了物流、电子商务、直播电商、人才培训、品牌建设等服务能力。
过去一年,阿里数字乡村团队在近百个区县组织了上百场培训,帮助超过10万人掌握直播带货等技能。
在河北南和打造的“前店后仓”的产地仓,将当地电商企业的物流成本下降了20%,10%的包裹可以提前一天送达。去年,这个产地仓被河北省商务厅认定为“河北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甘肃临洮55万人口,目前已有18万人安装了钉钉,老百姓通过钉钉一键下单,化肥就可以送到家门口。在全国2800多个县城里,临洮的数字化排名从1000多位上升到了六百多名。
放眼全国,头部互联网企业中对数字乡村如此大投入、广覆盖、深耕耘,阿里可以说是独一家。这也是河南省之所以与阿里巴巴集团携手推进全省数字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人口超过1亿的农业大省,河南一方面肩负了粮仓的重任,每年大约生产全国70%的水饺、60%的汤圆、50%的火腿肠、30%的方便面、25%的馒头,还调出粮食及其制成品600亿斤。另一方面,农业人口众多的河南,还面临农业人口就业,农业农村城镇化等一系列课题。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杨玉璞说:“要把数字技术融入生产要素,优化生产关系,创新产业模式,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打通产业链堵点、卡点和痛点,充分发挥农业农村特色资源优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