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阿里巴巴送出了一份大礼包——免费开放的“阿里巴巴普惠体”
这款新字体,不仅仅具有美学上的价值。很多人或许不知道,Word、Excel这些软件里,绝大部分未标注商用收费的字体,都是有版权的。几年前,方正职业“打假人”出动,包括外资巨头宝洁等,都遭到过索赔。其中,《九层妖塔》仅仅因为使用了未授权字体中的7个字,就被索赔51万元。
在阿里巴巴的平台上,被索赔的中小商家,也不计其数。仅2016年,就有上万起针对淘宝、天猫平台的字体侵权索赔案,一款字体的索赔额度,平均下来,达4500元。
明白这一情况,或许就不难理解,阿里巴巴造字的动力和决心。而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阿里巴巴也迫切需要一套规范、个性化的官方字体。
为了这件看似不起眼,却承载着使命和价值的“小事”,阿里巴巴专门成立了一个项目组,而“造字”的花销,也不菲。
什么才是“阿里味”?
“同学,能不能用几个词,形容一下阿里巴巴在你心中的形象?”去年夏天开始,阿里巴巴的超过一百名员工,都被一个小哥哥的“灵魂拷问”所骚扰。
这个戴着黑框眼镜,高高瘦瘦的台湾小哥哥,花名羿光,是阿里巴巴的平面设计师。去年开始,羿光接手了造字的项目。为了让新字体在诞生之初,就被赋予阿里的“精气神”,羿光团队开始了对员工的“民调”,于是,就出现了之前的一幕。
羿光(左一)
来自台湾的羿光,曾是一名平面设计师。为了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5年前,他从台湾来到大陆。
羿光说,曾在淘宝上买过一床羽绒被,而其页面设计,令他惊讶。“竟然在被面上加了一团火,来显示它有多保暖!”这个“狂野”的页面,对此前一直追求传统意义上“好看”效果的羿光,带来了极大冲击。
在他看来,当电商这一新的商业模式在大陆蓬勃发展时,与之相配的设计,也打破了过去的循规蹈矩,而用更夸张,更有冲击力的方式来表现。对设计师来说,这是更有挑战性,却也更有趣的工作。
而引领大陆电商发展的企业阿里巴巴,更是引发了奕光的好奇。究竟,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没想到,多年之后,这成了他抛向阿里人的问题。
去年,羿光接手“造字”项目。对他来说,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把“阿里味”融入新字体。为此,他和搭档羽程,首先要回答“什么是阿里味?”
根据自己的感性认知,和网上搜来的内容,羿光团队首先提炼出了167组可以来形容“阿里巴巴”的词。随后,他们又走访了超过100位阿里员工,得到了五花八门的回答。
在羿光印象中,新入职的阿里人,一般会用“科技”、“未来”等词,来形容阿里,但“老人”们,却会用一些更加形而上的词,比如“激情”、“变化”。这大概也是入职几年后,员工对阿里巴巴从直观感受,上升到了文化层面。
也有一些“雷人”回答。比如一位不太擅长表达的理工男,用了“粗糙”一词。羿光多次追问,才明白,他想表达的,其实是阿里变化很快,很多事情可能不会做得很完美,但会在后来不断迭代、升级。
最后,羿光结合词库和阿里人的回答,选择了包括“动态的”、“年轻的”、“力量的”等在内的9个高频词,作为“阿里味”的基本框架。
“其实字体和人一样,都有不同的性格,给人不同的印象。”羿光说。比如,瘦、略窄的字体,给人结实、有精神的感觉,因而被团队选做商家销售场景用的字体。因为字体紧凑,可以写更长的文案,这也更符合商家的诉求。除了客户端(淘宝、天猫),字体适用场景还包括营销场景、环境空间等一共9大类。
10个月,做完谷歌2-3年的工作量
除了中文,“造字”团队还有专攻英语的羽程。
羽程是新加坡人,曾任职于小米北京总部。但当时,她在小米的国际部,从老板到同事,全是外国人,工作语言也是英语。来到阿里之后,新加坡妹子发现,自己要适应一个纯中文环境,这可是不小的挑战。
阿里巴巴同事们语速快,“专业词汇”多。一开始,羽程几乎听不懂大家说的“流量”、“抓手”是什么意思,只能半听半猜。最痛苦的是周报,一开始,她只能写几个关键词给上级,后来才慢慢能写完整的句子。
为了更好地造字,羽程还有一支“外援”团队。著名的欧文字体设计大师小林章先生,就是这支外援团队的领导。羽程表示,小林章先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但在这这之前,和团队沟通什么是阿里文化,还是花了比较长时间。
羿光笑着表示,当时给外援团队看《造梦者》等阿里巴巴的纪录片,给他们讲阿里的历史,仿佛又回到了新人培训的时光。
在造字团队的进程表中,项目分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包括英文、简体中文;第二梯队包括俄罗斯文、西班牙文等较为常用的小语种;第三梯队则是更加少见的东南亚、东北亚和中东语系。这些,也正好和阿里巴巴旗下跨境电商速卖通等平台在全球的业务重要程度,相匹配。
为了追赶项目进度,团队日以继夜,尤其在文字打磨阶段,两个人要在密密麻麻的字体中分别、比较,10个月看了12万个字符。
终于,第一梯队的“阿里巴巴普惠体”问世。通常,12万个字符的量,在谷歌等大公司,需要2-3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在羿光看来,这一方面和团队的拼命三郎精神,以及外援的“神助攻”有关;另一方面,不同业务部门的配合及积极反馈,也加速了项目的优化。比如,速卖通曾指出,西班牙语版的字体,在数字显示的时候,空隙太大,不符合阅读习惯,“造字组”立刻进行了修改。
再见,“阿里巴巴”乱象
在羿光的电脑里,可以看到一组照片,这是项目启动之前,他对阿里巴巴在字体、logo等方面的一个摸底调查。
在照片里,可以看到,不同的场合,阿里巴巴那个标志性的又像笑脸,又像@的logo,有时披上了时尚的“大卷发”,有时,“笑脸”不见了,看上去还有些山寨。
“其实,笑脸设计,是基于阿里巴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一理念;造型像@,则代表着互联网、电商。”羿光说。但过去,不同部门对设计背后的理念并不了解,因而闹出了这些笑话。不过,这样的事情,即将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