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0日,94岁的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素履西去。他的离去,引发了史诗级的全民追悼。
金庸先生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有人追忆金庸,“五百年内,无人能及”。
金庸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15部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一部《越女剑》。这些最初刊登在报章上连载的、当时难登大雅之堂的武侠小说,却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
在他影响的万千人中,有马云。在金庸逝世的当晚,距离香港万里之遥的非洲小国卢旺达首都基加利,马云在回忆金庸的音容笑貌,追忆故人。两人相识20余载,金庸先生与马云亦师亦友,“若无先生,不知是否还会有阿里,”马云在先生逝世第二天中的悼文中写道。
为什么武侠世界令我们着迷?
人们被金庸深深吸引的,是他创造的那个虚实相间、想象驰骋万里江山的武侠世界。
在这个亦真亦幻的世界里,侠客在纷乱之中,找寻大义与情感、归隐与责任,道与术,朝与野之间的平衡;在这个世界里,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义无反顾,有追寻大义时的断然取舍,也有辉煌时飘然离去的果决洒脱。
金庸笔下的“武侠”二字,穷尽现实和浪漫。武是技艺,侠是精神,两者互不可分,浑然天成。
现实世界中的沟壑、无奈,难以改变的困境,无法企及的梦想,都在金庸笔下侠义之人的“武术”中一一迎刃而解。而“武术”的修炼,并非其它神怪小说中的靠运气获取的“宝物”,而是日复一日艰苦的修行。
因此,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虽然如梦如幻:在险境中有高人解危;在危局中,主角顿悟,绝世武功练成;但他却没有只教人做梦。
相反,他却给了许多胸中有梦之人,改变现实的动力和激情。
马云,就是其中之一。金庸先生离世的第二天,远在非洲的马云写了悼文,其中一句直接谈到,是金庸的影响让自己创办了阿里,“若无先生,不知是否还会有阿里。”
此时,于淘宝中打入“金庸”二字,猛然弹出一副查良庸先生黑框白底的儒雅之照,下书一句话,——“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
互联网与武侠世界
二十年前,“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句话在现实世界中,无异于痴人说梦。
那时,在真实世界幅员辽阔的大地上,卖家和买家隔着万水千山,信息的交换、物流的阻碍,每一步都充满艰难险阻。金庸的主人公在这样的现实世界中,即便心怀梦想,但也如身临绝境。
但互联网的出现,使“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有了实现的可能。网络虽然无形,但它打破信息壁垒、把现实世界中相隔遥远的买卖双方汇集到一起的能力,像极了武侠世界中的主角们练就的“绝世武功”。
有了互联网的现实世界,成了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的映照——那些旧时代的难题和困境,将被这无形之网,一网打尽。
于是就有了,说出“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马云和18个阿里巴巴创始人,1999年在湖畔花园16幢1单元202室席地而坐的创业场景。
“刚创业的时候,我们18个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十六七个都对金庸小说特别喜欢,金庸的小说充满想象力,充满浪漫主义和侠义精神。尤其是侠义精神,替天行道,铲平人间不平之事。”马云说。
于是就有了,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只用一部手机,就能解决出门在外的衣食住行、解决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而马云创办的阿里巴巴,不仅让上亿买家和卖家在网上找到了彼此,并已成为一个打通线上和线下的商业生态平台。
是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和侠义精神,让马云在无形的互联网世界中,终于完成了“一群有情有义之人一起做一件有意义之事”的梦想。
金庸对阿里巴巴的影响
2000年,阿里巴巴创立的第二年。在香港的庸记酒家,马云终于见到了偶像金庸。3小时后,两人成了忘年交。金庸以“神交已久,一见如故”相赠马云。金庸还曾送马云别号“天行”,意指天马行云但从不踏空。
18年后,这两个场景,在金庸故去第二天马云的悼文中重现:“初见先生,我如话痨,一人絮叨三小时,先生只笑着听,此情此景,如在眼前;此情此景,再难重现!”“先生赐字‘天行’于我,学生终身铭记”。
金庸对马云,对阿里巴巴文化有着极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已被媒体反复报道。
在阿里巴巴,人人都有花名,阿里巴巴工号001的马云,花名是风清扬——这位华山剑宗高手,以高深莫测的独孤九剑和超然于世的隐士风骨著称,也是指点令狐冲剑术和人生迷津的高人。20年后,极剧扩大的阿里巴巴集团,已有数万人,金庸15部小说中正面和中性人物的全部花名,也不过千余人,早已不够用。
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内的设施,几乎每个会议室项目室的名字,都来自金庸小说:侠客岛,悦来客栈,沐王府。这些,也都成为马云在悼文中的回忆:“郭靖,黄蓉,行颠,逍遥子,奔雷手,苏荃,语嫣……满满十五部书的花名,托先生之福,常在思过崖行走,在摩天崖争辩,在光明顶见客”。
金庸去世的当夜,那些起着金庸小说中花名的阿里人,纷纷缅怀,这一幕,像极了金庸笔下的江湖人物对先生的最后的告别。“感谢先生教我们正直。我的花名是奔雷手。江湖仍在,永失我爱。” “奔雷手”是阿里巴巴集团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
金庸对阿里文化的影响,更为深远,已根植于阿里的基因和血液里。
2004年,淘宝草创,未满一载,在竞争对手的封锁下拔节怒长时,金庸受邀到阿里参观,信笔题下:“宁可淘不到宝,绝不看弃诚信。宝可不淘,信不能弃。与淘宝网书。金庸。”
这一句话,马云在金庸离世后再次提到:“‘信不能弃’的告诫,一刻不敢忘。”
江湖犹在,世上已无金庸。但如今,现实世界在有了互联网这个人类最新的工具后,就像金庸笔下的人物拥有了解决麻烦的“武功”,现实世界因此成为金庸武侠世界的映照。金庸留下的侠义精神,踏尽世间不平事的勇气,在现实世界中,将会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