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另外一些公司,补贴烧在了用户看不到的地方
每到饭点,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外卖小哥开始奔波在写字楼、小区和餐厅之间。
今天每单外卖的配送费都不便宜,北京平日一单少的要7、8元,最高的时候可以到30元。每天饭点,骑着电动车的外卖小哥每天饭点拿着手机从美团众包、达达配送之类的平台接单。
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外卖小哥告诉我们,他会同时使用多个众包配送平台,“最多时一个月能挣1万5,就是挺累。”
没多少人愿意为了省几步路,每天多花二三十块吃顿饭。所以这些钱大多由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这样的平台承担。
同样一家餐厅,如果通过外卖平台点餐,可能会比堂食还便宜几块。这背后没什么神奇的技术,就是有人帮你埋了单。
同样默默帮你付钱的还有Uber。除非是第一次注册的用户,否则这家公司几乎不给任何优惠券。
但为了乘客能够叫到低价专车,Uber交到司机手上的钱远远超过了乘客所支付的金额。
在Uber补贴力度最大的2015年,北京一个司机如果一周能拉满70单,不管实际交易额有多少,都能获得7000元保底收入。这种保底补贴维持了差不多三个月。
一位周姓车主说,他是2015年5月份经朋友介绍来做人民优步司机的,一个月的收入都在2万以上。而他还只是一名兼职司机,当时他身边的几名同事却选择了辞职买车,专门跑人民优步。
除了保底补贴。在用车高峰时段,Uber为了鼓励更多的司机上线,还会额外给出最高曾达到3倍的补贴——这还不算上乘客给出的溢价费用。
另外,接单量大的司机,平台也会根据情况有额外的奖励——如果接满105单,还能再获得1400元行程补贴。
所以,创业公司们到底烧了多少钱?
大多数公司并没有像Uber一样公开自己的烧钱速度。但我们能从他们的融资消息里一窥一二。
如果不是缺钱,创业公司其实并不愿意进行频繁的融资。因为融资意味着放弃股份,这不仅会影响到创始团队对于公司的控制权,也会影响公司上市或者被收购之后创始团队能获得的回报。
我们可以认为,在竞争激烈的生活服务领域,各家公司最新一轮融资之前,所拿到的大部分钱都被烧掉了。
这样算的话,饿了么成立五年来,至少花了12亿美元。
数额最高的是Uber的竞争对手滴滴出行。在最新一轮融资前,滴滴出行以及合并前的滴滴和快的打车,总计拿了47亿美元。
烧钱时间最长的两家公司是去年合并为“新美大”的美团和大众点评。在最新一轮融资前,两家公司已经花了29亿美元。
给用户和服务者的补贴,也不是这些创业公司巨大开销的全部。广告和应用推广的花销同样是烧钱的大头。
2015年9到11月,赶集网旗下的瓜子二手车,宣称在全国一二线城市投了2亿元广告。另一家优信二手车在好声音决赛里则为了60秒广告付出了3000万元,随后又以1.8亿拿下了《奔跑吧兄弟3》的爱奇艺网络独播冠名权。为了争夺用户的目光,人人车则花重金请来了明星黄渤来做代言人。
同时,应用商店推广位的价格也水涨船高。2014年魅族应用中心的首屏大图广告位还是6000元/天,如今同样的位置,价格已经翻了9倍,达到55000元/天。
应用商店首页大图广告位截图(左图为魅族应用中心,右图为360手机助手)
而360应用商店也差不多,同样的广告位报价也已从2014年每个工作日14000元,涨到了如今的55000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