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提出的“小而美”电子商务策略,在电商平台不断倒闭、网络竞争吐血拼价的2013年,突然成为了整个电商行业和传统企业最关注的方向。2013年的中国电子商务,一直是波澜不惊、略显沉闷,而媒体、企业、电商推崇“小而美”的声音则是一浪高过一浪。
作者所志国认为,在毛利持续走低、成本持续走高、市场持续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没有巨额风投的企业或平台,想打造一个大型电商平台或者平台,已然是一个神话故事。“小而美”策略则一针见血的打破了这个僵局,提示企业要先缩小投入,保证生存再图后继发展。
但在追逐“小而美”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几下要点:
一、小而美是模式不是口号
由于传统企业对电商模式、环境的一知半解,导致了对市场营销的盲目跟风。首先要明白,“小而美”究竟是什么。说的直白一点,它就是让企业坚持行业细分、产品细分、目标人群细分,通过投入少、团队精、服务快就能在电商行业稳定生存发展的经营模式,也可以说是一种营销策略。甚至说,每个月重点只包装一款爆款产品,而放弃全线产品的推广,也可以称之为小而美。因为它针对的人群是固定的,它的成本是相对降低的。
但,很多企业在推动“小而美”的过程中,并不是将它作为指导企业从事电商的战略或者策略。而是把它作为口号或者是企业文化,把它简单的印在企业手册上、文化墙上,甚至每次开会高管都不忘记反复强调几次“我们的企业要实现小而美”。这样做,对企业本身不会有任何帮助。因此员工们,根本不明白高管所谓本企业的“小而美”到底要如何实施。
企业只会在固有经营模式上,望着“小而美”不断喊着前进,却原地踏步。
二、大可能是未来不是目标
“小而美”之所以被推向电商营销巅峰,不仅仅是它能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因为企业从事电子商务必然不只是为了能勉强活下去。是因为它可以创造“大可能”,让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得到长久甚至是爆发性收益。
要强调的是,“大可能”是企业未来的发展远景,而不是所谓的短期销售目标。这里并不是在玩文字游戏,而是告诫传统企业不论什么电商经营策略,都最忌讳“急功近利”。一但把小而美当成了市场销售目标,企业就会片面的认为,已经将产品线缩小、团队编制减少,或者自己正好只有几款产品。
已经完全符合“小而美”的市场要求,就必然应该实现“上场即卖空”,每月销售过千万的市场目标。相信有这种想法的企业高管,并不在少数。所以,写本文的主要出发点,也是希望能告之企业高管们,不要过度追逐短期目标而把“小而美”曲解成为促销手段。
小而美完全能实现大可能,因为中国十几年的电商市场大浪淘沙,如今推崇的几乎已经是“剩者为王”。风投们不是没钱注资,而是不敢注资,因为连他们也不知道谁能真的留在最后。但是,真正胜出的,必将是称霸电商行业的大平台。
小而美大可能,不仅是通过减少企业成本,而让企业走的更远。更关键的是,通过稳定的成长,把竞争对手甩的越来越远,达到一定市场峰值的时候。整体忠诚客户、销售收入必将爆发式增长,那时风投再要投资,企业可以自豪的说“我们不缺钱”!
三、第三方是关键不是外援
所谓的电商第三方包括培训、技术、物流、客服等很多市场角色,最受重视的自然还是“电商培训公司”和“电商代运营公司”。因为这二种企业,在本质上解决了人和执行的问题。这二点,也恰恰是传统企业奇缺却又完全无法解决的市场短版。
在企业初步接触电商的时期,是最脆弱也是最紧张的时期。尽量不要使用原来从事传统业务的员工,只会增加电商经营风险。多和第三方合作,充分利用第三方的经验、资源和人脉,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企业不能简单认为,第三方公司是可有可无。其实很在程度上,聘用代运营公司的成本将比自己组建团队低的多的多。以天猫代运营团队为例:天猫店初期最少也要由1名店长和6名员工组成。工资成本最少要4到5万元。而且整个团队的磨合,需要3个月以上。加上中间浪费的推广成本,无形中,企业就损失了20多万元。
而代运营公司,市场普遍收费是3万到5万一个月。但整体团队非常成熟,第一周就可以立刻上手,并且给企业提供各种针对性的建议,熟悉各种参加活动的流程。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时间和成本浪费。所以,企业要善用第三方公司,因为确实有很多第三方公司有着极强的综合资源。
小而美虽然并不适合所有企业的营销策略,它更偏向于资金实力,对电子商务一知半解的传统企业。但,精专的策略确实能让中国的电商市场更加稳定,少一分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