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难熬了。
社区团购商家卷不动了
当社区团购平台开始追求盈利,降低成本和减少支出就成为了首要任务。
然而,在缺乏增长动力的情况下,各大供应商逐渐不堪重负,直呼“卷不动了”。
据晚点LatePost,今年以来,美团优选和多多买菜正式进入盈利优先的阶段。
当前,社区团购大多采用由“共享仓——中心仓——网格仓”组成的三级仓配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平台会招募大量网格仓代理商,他们负责把顾客购买的商品分类运送到相应的自提点。另外,供应商也是团购模式中的重要群体。
如今,平台瞄准代理商和供应商,在各环节上压缩成本,旨在追求盈利最大化。
具体表现为三大措施,一是调降网格仓派件费。
今年以来,美团优选开始降低网格仓派件费,而多多买菜早在去年9月就行动了。
据地歌网,某湖南代理商透露,上述平台在当地的网格仓派件费,维持在0.26-0.3元左右。此外,部分地区的费用甚至低至0.15元/件。
二是减少网格仓和供应商的补贴。
关于网格仓,美团和多多都取消了大件补贴。然而,消费者对大件商品的需求并没有减少。
地歌网数据显示,近两个月,主流社区团购平台的大件商品占比约20%-50%。尤其是炎炎夏季,消费者对大件饮用水需求十分庞大。
面对大件商品的搬运压力,代理商只能增加人力,但随之而来的是不断上升的成本。
除此之外,平台还减少了供应商的营销补贴。
此前,在满减券、每周秒杀、常规电商大促等方面上,美团和多多会为商家提供营销补贴。如今,商家将独自承担营销费用的主要部分,甚至是绝大部分。
据六哥调研,美团优选已大幅减少营销补贴,其承担费用的比例从最少40%降至15%左右。
美团优选
然而,尽管减少了补贴,平台却保持着原有的营销频率。
例如,某西南地区的供应商透露,多多买菜的满减、秒杀等大促活动,仍然保持着每周三天的频次。
三是提高商品毛利率。
从去年起,多多买菜开始推进“正毛利”,大部分地区的商品毛利率保持在25-30%左右。
今年6月,美团优选将商品毛利率提高了3-4%。目前西南、华中等地区正常坑位的商品毛利水平约为25%,秒杀品类维持在15-20%左右。
总体看来,通过提升商品加价率、降低补贴,美团优选和多多买菜希望达到减少亏损并实现盈利的目标。
然而,对代理商和供应商而言,在利润空间本就狭小的情况下,平台的一系列措施实在是强人所难。
如今,由于利润骤减,社区团购的商家正处在格外艰难的时刻。近四年内,上述湖南代理商已亏损1000多万元。
某冰品供应商则选择退出社区团购业务。持续内卷的行业现状,开始倒逼商家撤退。
美团、拼多多转战新业务
在轰轰烈烈的社区团购大战中,各大互联网平台投入了上千亿资金,尽管长期面临亏损,但依旧无法轻易割舍这一业务。
然而,面对存量时代的竞争压力,巨头们不得不重整旗鼓,转战具有市场潜力的新领域。
一方面,作为即时零售的资深玩家,美团在激烈的竞争中守住了自己的护城河。
首先,即时零售市场悄然崛起,成为新的焦点领域。
据《2023即时零售发展趋势白皮书》,截至2022年底,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已突破5900亿元大关,并预测至2030年,该市场将激增至3.6万亿元,占据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显著比例——6%。
对此,美团进行了持久的战略布局。
早在2018年,美团就推出了闪购业务。得益于外卖业务中丰富的运营经验和履约能力,美团闪购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
官方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闪购日单量已达到外卖的14.5%,GTV(总交易额)超外卖的20%。今年一季度,闪购日单量甚至达到840万,创下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各大互联网平台开始向美团发起进攻。
今年5月,京东小时达、京东到家整合升级为“京东秒送”。同时,京东APP在首页右上部,为“京东秒送”开辟了一级流量入口。
京东秒送
今年7月,淘宝全面升级了“小时达”业务,通过增设一级流量入口,为商家带来可观的公域流量增长。
另外,淘宝小时达联合饿了么,构建了一个覆盖多品类的本地生活服务生态系统,实现全天候不间断的高效配送。
总体来看,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和技术的持续进步,即时零售的这把火势必将越烧越旺,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便捷与惊喜。
另一方面,海外业务Temu逐渐成为拼多多新的增长曲线。
据36氪,今年上半年,Temu的销售额达到200亿美元左右,而2023年全年的销售额为180亿美元。由此可见,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已超越去年全年。
为了达成200亿美元的销售目标,TikTok用了三年,SHEIN用了九年,而Temu只用了两年。对比之下,拼多多简直在海外创造了一个惊人的增长奇迹。
事实上,Temu的快速发展,归功于拼多多的战略定位和持续重金投入。
此前,拼多多集团董事长、联席首席执行官陈磊就表示,Temu被视为是继主站和多多买菜之后,拼多多的第三次创业,同时也是主站的延伸。
今年一季度,拼多多的交易服务收入为443.56亿元,同比大增327%,其中就主要包括Temu收入。受Temu业绩拉动,拼多多佣金收入增速远超广告收入增速,甚至已超过后者。
如今,Temu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拼多多新的增长引擎。
互联网大厂收缩战线
近年来,各大互联网巨头开始调整战略方针,从激进扩张转变为谨慎防守。在这一趋势下,巨头们纷纷收缩战线,砍掉一切不必要的业务。
其中,阿里巴巴选择向对标拼多多的淘特动刀。
从2022年底开始,淘特在阿里内部的战略地位就有下降趋势。直到今年2月,据晚点LatePost,淘特的商家和商品开始迁回淘宝。
需要注意的是,阿里坚称不会放弃淘特,淘特APP也不会关停,用户还可以继续消费。
总体来看,淘特逐渐失去了战略核心地位,转变为淘宝的后勤兵。
另外,社区团购业务“淘宝买菜”也偃旗息鼓。
去年5月,淘菜菜与淘鲜达合并,更名为淘宝买菜。随后,淘宝APP首页正式上线“淘宝买菜”入口,为全国超过200座城市的用户提供服务。
然而,今年以来,淘宝买菜陆续撤出单量下滑严重的边缘地区。淘宝买菜的微信小程序显示,目前平台已撤出广西省和山西省。
淘宝买菜
京东则不断收缩业务,尤其是国际业务和京喜。
2015年,京东旗下的B2B出海平台JOYBUY正式上线。然而,平台发展过程曲折,经历了多番调整。
直到去年,京东陆续关停印尼站和泰国站,撤出东南亚电商市场。目前,只有国际物流业务在海外运作。
此外,京东的社区团购业务也是一路坎坷。
2020年,京东整合旗下团购业务,组建京喜拼拼;2023年,京喜拼拼更名为京东拼拼,随后却经历了后台直接操作退款等负面事件。
直到今年5月,京喜更名为京喜自营,并针对白牌商家推出了全托管模式。
如今,互联网巨头开始从外延式扩张,转变为内生式增长。从长远看,一切战略方针的调整,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联系信息:
甩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