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边作栋11月5日表示,预计今年“双11”高峰期间(从11月11日持续至18日),全行业处理的包裹量将达到28亿件。边作栋还指出,高峰期间,最高日处理量可能达到5.2亿件,是二季度以来日常处理量(1.74亿件)的3倍。高峰期间,日均处理量将达3.5亿件,超过日常处理量的2倍。
而在2018年11月12日,国家邮政局发布的通告显示,2018年双11当天邮政、快递企业揽收包裹达4.16亿件,同比增长25.68%。同时,国家邮政局监测信息显示,2018年11月11日-16日业务高峰期间,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包裹18.82亿件,同比增长25.8%。
对比来看,今年的双11高峰期间,无论是全行业处理的包裹总量,还是双11当日的包裹量,都可能将创下历史新高。
在电商行业崛起的同时,我国快递行业也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数量巨大的快递包裹量在便利消费者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海量的快递包装垃圾,大部分被直接丢弃,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在2019中国快递“最后一公里”峰会上发布的《2019中国快递绿色发展现状与趋势报告》显示,随着中国快递包装使用绝对量持续攀升,资源消耗和污染问题越发不能忽视,生态环保压力日益增大。
快递包装环保问题由来已久,事实上,当“四通一达”等主流快递企业成立之时,这个问题就已随之产生,随着我国包裹量率创新,包装环保问题被急剧放大,已成为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早在三年前,《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发布,其中就明确规定了快递包装业包装工作的总体目标,提出稳步推进快递业包装的依法生产、节约使用、充分回收、有效再利用,实现“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绿色发展。
而在去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快递暂行条例》,其中对快递包装提出了要求,鼓励使用可降解、可利用的环保包装材料,鼓励企业回收包装材料,以实现包装材料的减量。
为了解快递包装环保情况,国家邮政局还在今年10月联合国家发改委、司法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商务部派出调研组,在北京、陕西、重庆、辽宁、湖北、浙江和广东等地开展快递领域包装情况摸底调查。
一时间,从国家到地方,各级部门纷纷行动起来,投入到快递包装领域的环保大战中,形势固然可喜,却也反映出我国快递包装使用带来的环保问题已十分严峻,已经进入到不得不全力应对的“深水区”。
在国家和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之下,快递包装环保问题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不可否认的是,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做到妥善处理,依然困难重重。
据北京印*学院青岛研究院副院长朱磊介绍,包装垃圾的总体回收率不到20%,而像快递包装中的填充物、胶带等塑胶成分,回收率更近乎于零。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在我国特大城市中,快递包装垃圾在生活垃圾中所占比重不断提升,前者增量已占到后者增量的93%,部分大型城市为85%至90%。一场绿色快递包装攻坚战已刻不容缓。
了解到,快递包装的环保问题集中在塑料制品(包装袋、胶带等),因为其回收价值极低。在各大城市,对塑料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
且不说塑料垃圾降解周期极长,即使能够降解,也会产生塑料微粒,进而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海岸环境中微塑料污染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进展》报告显示,塑料微粒的表面除了吸附有机污染物外,还会吸附金属元素、纳米颗粒等对人体有害物质。
想要减少快递包装上塑料制品的用量,就需要加大可循环环保包装材料的使用。中国快递协会相关人士表示,环保材料成本偏高,成为了快递行业变革包装的制约瓶颈。某快递企业西南片区负责人透露,如今市面上无胶带纸箱、环保快递袋的价格差不多是普通纸箱和快递袋的1.5倍~2倍,湿水牛皮纸胶带的价格更是接近普通胶带的5倍。
据了解,京东仅生鲜品类使用可降解包装袋后,每年就额外增加两千多万元成本。顺丰在绿色快递“丰·BOX”项目的预算投入2018年为0.55亿元,2019年将为1.5亿元,2020年将为3.5亿元。在快递绿色包装方面进行持续大规模的投入,中小快递企业或将难以承受。
此外,全社会绿色节能和环境保护的公共意识不强,也是加重快递包装垃圾问题的一大原因。不少商家为了避免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损坏,在胶带、填充物上用量很大,这就导致不可避免的出现过度包装。而纸箱以外的泡沫、气泡膜等包装材料大多只能随生活垃圾进行焚烧或填埋,加剧了环境污染。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双11快递旺季日益临近,快递包装“瘦身变绿”已成为各大快递物流企业备战的重要关注点,一系列措施正在实施当中。同时,年轻一代消费者对“绿色快递”议题的认知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尽管快递包装“瘦身变绿”问题不易解决,但相信前景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