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十一“火药味”为什么变淡了?优惠越来越虚!
双十一的动力趋于平缓,但惯性仍然很大。这两个相反的力,共同造成上述奇怪现象:优惠越来越多,但越来越虚。
随处可见的预热广告提醒我们,又一年的双11到来了。据媒体报道,今年众商家促销活动的内容纷纷推陈出新,规则更加复杂。例如预售、定金膨胀金、各类满减红包、直降红包、返现券等优惠券以及7天或30天保价政策……网友们纷纷吐糟:“简单粗暴的直接打折活动已经很难见到了,买个百十元的东西,得花几个小时研究各类规则”、“没有’奥数’功底已不敢应战”。(来源:新京报)
2、微信支付香港版推升级功能:支付更方便
WeChat Pay HK(微信支付香港版)昨天宣布在香港推出一系列升级支付功能,为本地消费者提供简单、安全及快捷的流动支付体验,适用于线上及线下付款。本地商户可通过WeChat,加强与顾客在整个购物体验中的互动,提升顾客忠诚度。通过WeChat Pay HK的新功能,消费者只须在WeChat中扫描二维码,便可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支付需要,如出租车、报摊、茶餐厅、超市等。(来源:腾讯科技)
3、似水流年 曾经的“双11”网红品牌还好吗
“双11”被喻为电商行业的标志性节日,在八年时间中培育出了不少的网红品牌。而在第九个“双11”即将到来之际,可以注意到,尽管依旧有大量的创新品牌涌现,也有很多的明星品牌依旧活跃于网络零售市场,但也有部分品牌已经逐步淡出了大众视野。这不禁让人想问一句,曾经在“双11”功成名就的网红品牌们,现在活得还好吗?(来源:北京商报)
4、网络支付蕴含巨大隐患 需戴紧箍咒
如今,网络支付风险呈现蔓延速度快、隐蔽性强、潜伏期长、外溢效应明显的特点,支付行业在敏感信息保护、客户资金安全、业务连续性等方面面临较大压力。更有外媒提示,由于不收取任何费用,平台管理方必须不断将流入的资金投资到高回报的高风险领域。一旦投资失败,出现用户挤兑,银行系统将面临系统风险。
从历史来看,无论是互联网还是金融行业,都孕育着高风险。
庆幸的是,国家有关部门也清醒认识到网络支付所面临的风险,并开始进行有效管控。比如,央行日前发文称,自明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于今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工作,目前已有支付宝、财付通等20余家机构完成介入。这将更加全面完整地对第三方支付业务进行监管,降低风险,保护消费者权益。(来源:新浪科技)